您当前所在: 首页 > 跟团游

佛教名山-金凤山

贵州省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天柱八景之一 建于宋末元初 乾隆皇帝亲临金凤山
游玩天数:
1天

0

立即预订

  • 门票信息
  • 图文介绍
  • 行程线路
  • 费用说明
  • 购买须知
  • 游友点评(0条)

门票信息

价格

图文介绍

“金经起处人皈佛,凤字题来鸟笑凡。”这是刻写在天柱县金凤山寺大门石柱上的一副对联,对联巧嵌“金凤”二字,让人过目不忘。可惜如今维修后的金凤山没有把这副古老的对联用上,使之成为历史。 天柱县自然风光旖旎秀丽,人文历史浩如烟海。名山古寺、秀水平湖、奇岩幽洞众多。到黔东游玩,金凤山是必选之地。金凤山是贵州省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为临济三十五世空寂禅师道场。以前金凤山寺的住持,均由贵阳弘福寺委派得道高僧前来担任。 金凤山位于天柱县城东北面,距县城7.5公里,海拔907米。它的北面是姊妹山银凤山,海拔869米。两山对峙,互为崎角。整个金凤山地区的山地面积为47.3平方公里,溶岩占80%,四周分布着大小30多个地下溶洞;地下有丰富的煤矿,地表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适宜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,是国内著名的清香型烤烟基地和省内著名的油茶基地,山四周有68个自然村寨,5000余户人家,人口逾万;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寺庵,数百年来,香火旺盛,神名远播,朝山拜佛、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来自邻省邻县及县内,终年络绎不绝。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八月十五、九月十九,更是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登上金凤山顶,东可眺黔东第一关,西可望幞头雾雨,南可观春花夜月,北可顾楚天湘云。 山之名称来源,说法有二。一说两山山形似凤凰欲飞,故名金凤银凤。二说相传混沌初开,宇宙洪荒之时,孽龙出世,残害生灵,世居此地的侗女金凤和银凤挺身而出,姊妹联手,斩杀恶龙,而后双双化作奇峰,就是今天的金凤山和银凤山。两山一年四季,雾岚笼罩,云蒸霞蔚,松涛阵阵,古树苍苍,造化钟神秀,梵宇供佛忙! 金凤山寺约建于宋末元初,中兴于明代,鼎盛于清朝。相传明洪武初年,云南有一叫王章志的官佐往京城承袭官职而归,途经金凤山,忽见峰峦奇秀,心甚讶然!遂看破红尘,率仆上山,弃官净发,结庐为庵,掛锡修行。忽一日,山上来了几个和尚,向王长老借锅煮饭,饭毕,把吃剩的食物拿与王长老食用,王长老嫌其不净而不食,其徒却吃了,嗣后即对王长老说“我将辞别师父去也!”竟坐化而去。三年过后,王长老下山预告众檀越:某日将离开凡尘。到了这天,众乡人登上山顶看他,见他掘地尺许,有一石棺,揭去棺盖,坐入棺中,敲击木鱼,诵念经文,不到一个时辰,听他说了声“山主请了。”随即圆寂。众人将他掩埋后归去,数天后有人不信,复登山启棺看视,里面一无所有。故后留下“岚峰顶上庚真观,清净名山成两禅”的偈语。自此直到清朝末年,山上寺庙陆续兴建,峦腰峰顶,鳞次栉比;林荫深处,翘角飞檐。至民国时期已建成观音堂、南岳庵、东岳殿、玉皇殿、王母瑶池、宝鼎庵、太上老君殿、八景宫、玄女宫、女娲宫、四大天王宫、地母宫等48座庵院。每座庵院梵宇华美,壁画鲜妍,佛像满堂,气氛森严。据当地老人介绍,南岳庵乃光绪年间天柱胡家坪一个叫胡钱胜(胡锡祥)的大户人家捐资修建。胡有大小两个老婆,大婆之子胡玉起和小婆之子胡柱棉为争家产而互打官司,结果天柱官府指斥胡养子不教,处罚6000吊钱,胡柱棉又活动官府,罚胡玉起4000吊钱。胡钱胜气不过,卖了7000担谷子,整修金凤山寺庙及修建南岳庵,后即抛妻弃子,上南岳庵吃斋,三年后亡故。南岳庵外悬一巨钟,每日清晨,僧人击钟早课,钟声清越,穿山荡谷,远近皆闻。天柱首任知县朱梓将其命名“金凤晓钟”,定为天柱八景之一。清初合肥骚人辜宽咏“金凤晓钟”诗云: 呼吸能将帝座通,遥天一击下疏桐。 山城未落三更月,林樾先传四野风。 岂是啼鸟催晓梦,争如清鹤啸长空。 蛮荒已奏文明世,不比寻常说梵宫。 上述史迹史书有载,而寺庙起源还有另一传说:有一位四川地理先生,从四川理龙脉理到贵州,理到天柱,结果发现龙脉竟然落在金凤山,并发现一口石棺材。他激动不已,即赶回四川,将其父母坟墓挖开,用布包裹尸骨,拟迁葬金凤山。不料此事被一天柱人发觉,天柱人便从寺庙里搬来一尊菩萨埋于石棺材内。待四川地理先生迁得坟来,挖开石棺材,发现有人埋了菩萨,知道先机已泄,而后就地结庐为庵,掛锡化缘,吃斋修行起来。此后金凤山寺庙勃兴,修行僧尼日众,香火日益旺盛,遂形成了民国时期的48庵,修行僧尼逾百人。 金凤山上有神秘的石棺材,是千真万确的事。它座落在宝鼎庵东北面的凤翅形上,座北朝南,雄踞山巅。自被地理先生发现,被人埋葬菩萨以后,数百年来,无数觊觎的目光聚焦在这里,常演绎一些荒唐的故事,致使石棺材横遭毁劫。传说民国时期,蓝田一户人家死了一个月婆子,为使死者得到超度,死者家属便将死者火化的骨灰用红布包裹,悄然埋于石棺材内,从此以后,金凤山下几个寨子鸡不鸣,狗不叫。村民们觉得奇怪,相互一议论,恍然有悟:是有人压了金凤山上的龙脉。于是一齐上山,挖开石棺材,发现了红布包裹的骨灰,当即扬灰抛骨。为断觊觎者们的奢望,又一齐动手,把石棺材撬毁。现石棺材虽在,但棺盖与回头被撬开,两边和中间石块上留有清康熙、乾隆年间人刻的文字,左侧:“康熙四十二年 邓国明朝三次记”;中间:“邓廷寿”;右侧“天×乾隆辛丑 国开周大钟记”。 金凤山除了石棺材传说,还有乾隆皇帝亲临金凤山的传说。乾隆是否到过金凤山,史学界莫衷一是。而金凤山南岳庵门前,有石碑一块,上镌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遗诗一首,却是千真万确。诗云: 游了一峰又一峰,七十二峰到祝融。 祝融峰峰几千秋,山自春风水自流。 远观东南三千界,近视西北八百州。 万里长江飘玉带,一轮明月滚金球。 好景一时观不尽,天缘有幸再来游。 碑上“乾隆主题”四字赫然在目,乾隆是否到过金凤山,天柱县志没有记载,而古碑却真真切切记录,让人难辨真伪。 对金凤山的争鸣,不止乾隆是否微服私访到天柱这一问题,史学界还有一争鸣可谓石破天惊:中国最早的古南岳,不是湖南衡山,而是贵州天柱金凤山!这一论断经怀化学者阳国胜率先提出,即掀起争执巨浪,怀化电视台、湖南卫视先后播出这一重磅新闻,震惊学界! 阳国胜,网名五溪山人,男,1957年生,湘中隆回县人,毕业于原湖南安江农校,湖南民俗、历史学专家。 曾独立承担过多项国家课题,在省级以上刊物发现论文五十多篇。“千古南岳尘封贵州天柱”、“李自成终寝洪江罗公山”、“安江物种天堂”等观点引起学界广泛尖注,现为怀化学院客座教授。 阳国胜先生撰文称:南岳乃中华五岳名山之一。“天下南岳衡山秀”,提到南岳,大家会立即想到湖南衡山。“太平盛世多儒战”,近年安徽一些学者提出“古南岳”在其安庆市古霍山县境内的天柱山,于是引发了一场“千古南岳之争”。笔者近日到湘黔边境考察炎帝文化遗迹时,意外地发现地处“荒蛮之地”的贵州黔东南天柱县境内也有古南岳的遗迹,而且比起湖南衡山、安徽天柱山的古南岳似乎更南岳,从其文化背景、史历渊源与口碑资料分析,三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传承关系。换句话说,湖南衡山、安徽霍山之南岳有可能是从黔东南的古南岳分封或改封过去的,黔东南应当是中国最早的南岳圣地。 这些争执与传说,给金凤山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。 斗转星移,朝代更替,金凤山寺也历尽沧桑,兴衰枯荣。解放初期,破除迷信,神像被毁,常年安享人间香火的众神被掀倒在深山老林内。文革扫四旧,山寺又历经一场浩劫,青灯全息,殿宇倾圮,庵址成了一片废墟。所幸至今白果树尚在,青石门犹存,乾隆碑无恙,石棺材不泯。1980年以后,善男信女们又自发出力捐资,重修庙宇,再塑金身。于是众神归位,青灯复燃,一度冷却的香火又日益旺盛起来。 2000年,年方三十岁的释源明法师来到了金凤山寺任住持至今。释源明,祖籍湖南祁东,十六岁出家,四川佛学院毕业。到金凤山后,释源明广结善缘,弘法布道,连续几届担任县政协委员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释源明着手规划兴修寺庙,重建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东岳殿、南岳庵、灵官殿、天门土地、宝鼎庵等寺院,使金凤山寺名声更加远播,香火日益旺盛。 1984年8月,天柱县人民政府将金凤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1996年立文物保护标志碑,1998年7月,县政府下文将此处列为佛教活动场所,同年8月6日在此举行了隆重的“天柱县金凤山寺开放暨首次佛事法会”,贵阳弘福寺宗教研究人员和州宗教局领导亲登佛山,参加活动。2000年5月18日,天柱县委统战部、县民宗局参加金凤山寺佛像开光典礼仪式,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。

行程线路

一日游佛教名山-金凤山
  • 天柱至金凤山

以上行程可能会因天气、路况等原因做相应调整,敬请谅解!

费用说明

无需费用

购买须知

发表评论

满意
  • 点击上传图片

匿名发表